行业资讯
11月2日,位于舟山定海沿港西路17号的舟山中海船舶生活污水接收站化粪池水泥浇筑完工,项目包括300立方化粪池、286立方缓冲罐各1个和1艘污水接收船,单次最大接收量为400吨。
据先容,该污水接收站不是直接接纳各类船舶的生活污水,而是由配套的生活污水接收船,在海上把各类不直接靠泊码头的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后上岸,将管线并入市政管网,纳管处理实现达标后再排放。这是舟山市首次通过建设污水接收站的方式,解决近海未经处理达标的船舶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问题。
近年来,舟山市认真落实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,先后出台《市油品储运、船舶修造业油类污染物转运、处置联单及监管制度》、《市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、转运、处置联单及联合监管制度》,明确各县(区)政府、功能区管委会属地责任,建立包括港航、生态环境、经信管理等职能部门分工负责、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,通过专项、联合检查,督促企业落实防污染措施和联单制度,严厉打击污染物非法转运等违法行为。
加强新能源技术推广和岸电使用,通过“油改气”、“油改电”,实现靠港船舶少烧油、少排碳的目标。去年启动LNG运输加注船建造项目,该船舱容8500立方米,投资3.5亿元,是我国首艘海上LNG双燃料动力运输加注船,在低碳环保、绿色发展上占据了先天优势。建设岸电配套设施,并从今年开始,督促新建造的中国籍国内沿海飞行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及以上的干散货船装备岸电系统船载装置。目前,全市港域拥有岸电47套(其中高压岸电5套,低压岸电42套),具备岸电供应能力泊位26个,靠港船舶接电时间8347.59小时,累计用电量达到25.47万千瓦时。
通过示范项目建设,引导企业规范发展,促进行业自律,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步伐。六横作为标杆示范港区,今年7月7日,“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”入选国务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成果。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“创建绿色交通城市”项目也取得一定的成效,示范单位浙江永航海运有限企业,通过对11艘船舶进行螺旋桨改装,每艘船可节约能耗10%-15%,年总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,节省燃油1200吨,节约管理成本312万元。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市新建船舶、江海直达船舶全面推广运用;同时开发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优化配载系统建设项目,提升5%装箱量,降低5%的单箱平均能耗及排放。
通过提升船舶污染物处置能力,构建环保支撑体系。截至目前,舟山全市有25家船舶油污水接收单位,接收船78艘,油包专用接收船7艘;垃圾接收企业17家,接收车、船分别有11辆、8艘;油污水和油泥等危险废物处置企业5家,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到当地环卫所统一处置。港口固废处置能力11.2万吨/年,满足近7000吨/年海上油泥产生的处置要求。同时通过船舶改造,提高航运业节能降耗要求。先后发放各级补助资金近2亿元,改造兼营内河运输的沿海单壳油船100艘/16.7万总吨,拆解老旧运输船舶11艘/12.83总吨。
(中国水运网)